藏毯在中国手工古董地毯中是最具特色的,雪域高原封闭的自然环境,宗教信仰及高原人特有的粗旷的性格,使地毯保持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无论是织做工艺,还是图案配色都明显区别于其他地毯。
藏毯的成熟期是在公元15世纪,在这之前藏毯经历了由溜到尺不戒到汪丹仲丝再到江孜地毯这样一个过程,约有3000年发展过程。15世纪中期在江孜出产了一种叫“卡垫”的地毯,因其织做工艺先进,图案色彩丰富,备受当地人的喜爱。卡垫进入宫廷而名声大噪,贵族、寺院、纷纷订购,一时在江孜形成了“家家有机梁,人人会织毯”的兴旺景象,江孜地毯成了地毯的代名词。
西藏人不论贫穷还是富有,家家都要有地毯,所以藏毯的种类也很多;藏毯主要分为寺院用毯和民用地毯2类。寺院用毯包括:禅毯、柱毯、挂毯、门帘毯等,这些藏毯既有实用性,又有传答佛教信息的功能,所以寺院用毯的图案和配色都极为讲究,图案有龙纹、佛人、八吉祥、万字纹等。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佛教内容。民用毯的实用性更为突出,居室内的卡垫、地毯,游牧民常用的鞍毯、坐垫等等都是高原生活的必需品;这些藏毯的图案多用色彩鲜艳的花卉图纹,其中也融入了佛教符号和中原丝绸的纹样。贵族多使用虎皮纹、狮子纹、龙凤纹,而贫民百姓多用花草纹等图案。
藏毯的配色像图案一样粗旷,大气而且鲜艳。在西藏对颜色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寺院和贵族使用黄色、杏黄杏红和大红色,而平民多用蓝色,黑色和驼色。西藏的植物矿物染色比较丰富,常用燃料有:藏红花、大黄、黄柏、蓝草等。
西藏人发明的“拉杆结扣法”确定了藏毯栽绒长和绒头粗的特点,一般藏毯编织密度在纵向每5厘米9-13个结,毯面较厚(约在15毫米以上),藏毯的边缘没有缠边。但为宫廷、贵族和寺庙活佛专用的藏毯工艺要精细的多。
西藏自古不产棉花,早期西藏地毯为毛经、毛纬。1904年英国和印度的棉纱和棉织物逐渐进入西藏,由于进口棉纱昂贵,只有宫廷和贵族寺院使用的藏毯才能用棉纱做经纬线,以至于后期的藏毯出现了,毛经、毛纬;棉经、毛纬和棉经棉纬共存的现象。
上一篇:地毯是内蒙古人生活的一部分 下一篇:有“丝绸之称”的宁夏古董地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