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哪些国家扛不住经济压力而兴起贸易保护主义?分别采用怎样的手段和借口?这又将对我国纺织业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我国纺织业该如何应对?
反倾销调查泛滥
案例:印度对粘胶人造丝纱线征收关税
印度政府对从中国进口的粘胶人造丝纱线征用了11.38美元/千克的反倾销关税,以保护国内行业。印度政府曾对进口的其他几种产品征用了反倾销关税,包括纱线、面料、彩色电视显像管、部分铝产品和化工产品。
呼吁购买本国产品
案例:澳大利亚呼吁购买本国产品
澳大利亚一家生产校服的工厂Poppets校服关闭了一部分机器,同时将裁减47个工人,原因是一家澳大利亚采购商开始采购中国生产的商品。
“纺织品,服装和鞋履联盟”的一位官员针对这些工厂倒闭现象呼吁消费者采购澳大利亚工厂在本土生产的产品,不要采购外国生产的产品。
提高关税
案例:南非为保护本土市场提高纺织进口关税
南非工会大会欢迎把35种进口服装税目关税从40%提高至45%。这些关税的目的是保护本土市场,抵制廉价进口,因为廉价进口可能破坏当地的产业和就业机会。
统一政府采购
案例:美国购买国货条款
2009年初,美国通过了在经济刺激计划中“购买国货”条款。该条款规定,但凡美国政府经济刺激方案下属的市场计划,必须使用美国出产的“美国货”。
这被普遍认为是一项贸易保护主义举措,引起世界非议:如果每个国家的政府都限定政府采购只限定本国产品,那么,对于以出口为中心的中国来说,必然将受到巨大损失。
建立地区性贸易保护区
案例:东盟-日本经济合作伙伴协议执行
日前,东盟-日本经济合作伙伴协议(AJCEP)正式执行,这意味着包括纺织品、鞋类及皮革在内的众多产品类别中,东盟将得到出口日本商品关税至零的优惠。
同时,类似这样的贸易保护区将对非贸易区内的国家造成实际上的贸易壁垒。这种贸易区名义上对区内国家提供了更自由的贸易环境,然而,却无形中对非区内国家形成了贸易壁垒。
中国纺织面临致命性重创
凡事有利即有弊。
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而言,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合法的贸易政策措施,用来保护处在襁褓中的弱小发展中工业,抵制可能破坏本国就业机会的廉价进口产品;对于中国等发达国家而言,贸易保护主义将带来怎样的不利影响?
自去年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针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贸易保护不断增多,企业出口面临的贸易环境已不断恶化。如从2008年12月1日起,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开始每两周发布一次中国纺织品服装进口的统计报告,对中国相关产品的进口进行监测。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局(CPSC)也要求自今年2月份起,所有出口到该国的纺织服装必须执行新的安全规定,违规企业将被重罚最高1,500万美元。同时,3月16日美国纺织服装总会(NCTO)称今年以来中国对其出口的纺织服装激增,呼吁政府尽快采取监控措施。欧盟方面的情况也不让人轻松,尽管跟进中国内地纺织品进口情况的双边监察制度,已于去年底结束,但有成员国已提出要对中国内地产品进口数字保持警觉。
“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使整个世界经济的复苏步履维艰,中国是这次危机中贸易保护主义主要受害国。”易小准说。据他介绍,WTO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球40%的反倾销案件、70%的反补贴案件都是针对中国的出口产品。今年一季度,全球新增反倾销、反补贴和特保调查案件同比上升了18.8%,其中超过2/3涉及到中国的产品。他认为,现阶段国外需求急剧萎缩,国内产能过剩,中国纺织服装业遇到严峻的考验,重新洗牌将无可避免。
有数据显示,受全球需求萎缩冲击,在中国倒闭的1万多家纺织服装企业中,绝大部份都是无牌、贴牌或定牌加工出口企业。即使此类企业在出口受挫后转向内销市场,同样也面对着无品牌、无内销经验、无分销渠道等障碍,加剧了企业的生存压力。除此之外,尽管低廉的劳动成本使中国出口产品有价格上的竞争优势,但随着亚洲周边国家纺织服装业的崛起,这种优势正逐渐弱化;尤其是近几年来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原材料、劳动成本及人民币升值等,不但挤压了生产企业的盈利空间,也削弱中国出口纺织服装的竞争优势。
四招提振纺织业信心
首先是国家财税扶持。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之所以在纺织产业界产生巨大反响,主要是其中包含了三大财税金融扶持政策: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5%、专项资金支持技术改造、支持优势骨干企业兼并重组困难企业。这对于千疮百孔的纺织业而言,无疑是“馅饼”。
其次是信用保险政策显身手。近日,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稳定外需、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的政策,帮助企业防范和化解外贸出口风险,增强企业的接单能力和出口信心。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可提升企业的信用等级,支持出口企业放账交易,增强出口竞争力,提升出口商品价值,扩大贸易规模,提升企业的融资能力。
再者是协会协助纺织企业“过冬”。纺织企业协会应急企业之所急,发挥自身优势,当好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注重做好各类服务工作,在加强行业调研和行业协调的同时,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企业诉求,提出意见建议,同时将自己掌握的各类信息向会员单位提供。在次基础上,及时举办展览会、学习班、报告会、座谈会、技术交流会等,组织大家进行交流;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最后,纺织企业是贸易保护案件法律程序的应诉主体,应积极参与应诉。事实上,不少企业遇到贸易保护主义“绕着走”,这个市场被限制了,就去开拓另外一个市场,打一枪、换一炮,这样容易助长国外对我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有些企业不应诉,是因为缺乏经验,对此我们商会可以给予必要帮助;有些企业是因为资金短缺,无力应诉,我们正在考虑推动业界或政府建立一笔应诉基金,维护行业正当利益。最后,我们的企业还应该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不搞价格战,不搞恶性竞争,不授人以柄。
贸易保护是个长期存在的过程,只要有竞争,它就不会退出历史舞台。对于靠打“价格战”的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而言,影响面颇广。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会长王汉感慨良多,他认为这样的严峻形势下,中国纺织业想要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政府、中介组织和企业的三个“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交涉、法律抗辩、业界合作”有机衔接的应对机制。
上一篇:前5月麻纺行业:出口数量减少 产业亟须升级 下一篇:地毯铺设与家居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