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产品、食品、饮料和农产品是美国召回/拒绝进口的重点对象。2006—2009年,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共发布召回通报1570起,其中对华905起,占比57.6%。我国产品业已成为美国对华召回通报的重点。2006年,美国对华召回通报占当年总召回通报的比重为49.7%,2007年达到65.9%,2008年为56.4%,2009年为56.7%。在对华召回通报中,儿童产品是重点,共286起,占对华召回通报总数的31.6%。
2006—2009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共拒绝产品进口63988批次(不包括11月份的数据),其中涉及中国产品7312批次,占比11.4%。2006年,美国拒绝中国产品占当年美国拒绝产品总数的10.0%;2007年为12.5%,2008年为10.3%;2009年为13.2%。在被拒绝的中国产品中,食品、饮料和农产品最多,共3014批次,占中国被拒绝进口产品总数的41.2%。
欧盟对华通报产品数也呈稳步上升态势。2006—2009年,欧盟RAPEX(非食品快速预警系统),共对欧盟市场上存在严重危险的消费品发布5502项通报,其中涉华2964起(不包括对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的通报),占比达53.9%,玩具、电器、服饰产品和照明设备成为欧盟对华通报重点。近年来,欧盟对华通报数及其在欧盟RAPEX通报中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6年为436项,占比47.8%;2007年683项,占比51.2%;2008年862项,占54.8%。2009年,欧盟RAPEX系统对华通报为982项,占比为58.3%。
2006—2009年,欧盟RASFF(食品和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共发布11798项通报,其中针对中国的1355项(包括预警通报238项,信息通报662项,拒绝进口通报455项,但不包括对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的通报),坚果和与食品直接接触的产品是中国输欧食品被通报的重点。2006年,中国输欧产品被通报265项,占当年通报总数的9.1%;2007年331项,占比11.3%;2008年466项,占比16.7%;2009年291项,占比9.2%。
农副产品成为日本食品扣留通报的主要对象。2006—2009年,日本共启动4922起扣留通报,其中涉华的1555起,所占比例高达31.6%。日本厚生劳动省于2006年6月开始实行新的《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简称“肯定列表”制度),对进口食品中残留农药的标准更加严格。因此,2006年我国被日本扣留的食品批次大量增加,达到近4年的高峰,共计476批次。随着我国食品出口企业对于“肯定列表”制度相关标准细则的掌握,2007年我国被扣留食品出现下降,为445批次。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加上“饺子事件”以及“三鹿奶粉”事件的影响,使得我国出口至日本的食品数量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被扣留食品也降至256批次的低点,同比下降了42.8%。2009年,我国被扣食品同比增长达46.9%,达到376批次。
2006—2009年,我国经加工的蔬菜、水果、谷物等农产加工食品是日本扣留的主导产品,共计380批次。成分规格不合格是我国产品被扣留的主要违反内容,共计799批次,所占比重为51.4%。作为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国家,我国产品近年来在海外市场连连受挫,已连续15年成为全球反倾销调查的重点,涉案损失每年高达300亿—400亿美元,出口欧盟、美国、日本的产品也屡屡成为召回/通报目标。
上一篇:手工地毯年增长幅度达10%国内市场成为新亮点 下一篇:中国纺织出口09年东盟占比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