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年底开始的这一轮纺织业成本上涨是近几年来幅度最大的一次。
5月1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4暂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的11个分项指标中,以原材料购进价格攀升幅度最大,为2008年以来的最高点。其中,特别是以纺织业为首的13个行业的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同比增幅均超过了70%。
成衣成本中,棉纱价格占比一般在60%~70%,而今年以来棉纱的涨幅已经超过了20%。棉花价格的陡峭上升始于2009年,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328)从去年初的10966元/吨升至今年5月25日的每吨17289元,累计涨幅高达57.66%。
供应短缺是棉价高涨的致因之一,短期来看,这个格局难以改善。据中国棉花网预计,在8月底新棉花上市之前,中国棉花供需缺口可能高达350万吨。收益期长、种植棉花的成本加大、增收效益不明显,使得农民种植棉花热情逐年下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495万公顷,同比减少80万公顷,而2010年可能进一步减少2.3%。去年,我国棉花产量为640万吨,同比减产14.6%。在棉花种植面积进一步减少,以及新疆等棉花主产区连续遭遇暴雪、低温等极端恶劣天气下,今年的棉花产量恐怕还将继续下降。
国内供应不足,是否可以靠进口弥补呢?4月初,我国第一大棉花进口来源国——印度,宣布4月9日以后装运的棉花(包括之前签约未装运的)征收2500卢比/吨的出口关税;不久,印度政府又宣布自4月19日起暂停棉花出口。国际棉价也因此连创新高,Cotlook A指数(相当于国内328级棉花)同比大涨55.1%,为2003年以来的最高点。印度出口受限,必将使我国棉花供求关系更加紧张。
资金的追捧使本就供需紧张的棉花价格更加疯狂。今年初,新疆浙江商会就有估算指出,至少有100亿元的浙江民资撤离山西煤矿和房地产转战我国棉花主产地——新疆。
面对“疯狂”的棉价,国家有关部门使出重拳。5月21日,国家发改委召集有关部门召开棉花宏观调控联席会议,确认5月已额外息80万吨棉花进口配额,并称不排除采取其他调控手段来稳定市场。但有业内专家就认为,受未来供应有限的影响,政策调控棉价的空间并不大。后市棉价将继续维持高位,亦存在突破2万元/吨的可能。
上一篇:淘一淘潮流服饰城亮相厦门中山路 下一篇:多重原因导致肯尼亚纺织工业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