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承增
性别:男
籍贯:河北故城
终年:77岁
去世原因:病逝
去世时间:
2010年3月24日
生前住址:
方庄芳群园
生前身份:退休工人
1933年,于承增出生在河北故城一个农民家庭。为了有口饭吃,年少的于承增到北京一家地毯店当学徒。1956年,地毯店实行公私合营,于承增成了北京市工艺美术品总公司地毯厂的正式职工。
辛佩兰称,丈夫在地毯厂干的是最辛苦的采购员。长年奔波在新疆、西藏、青海等牧区采购羊毛。一年在家呆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以至于小女儿都怀疑自己有没有爸爸。坐火车去新疆一坐就是几天几夜,饿了吃口自带的蘸酱火烧,累了蜷在椅子下面睡,到了牧区双腿都累肿了。“出差采购有粮票补贴,他想把粮票省下来,留给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辛佩兰说。
让小女儿于怀萍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父亲从四川进西藏,晚上和同伴露宿在一个被废弃的窝棚里。本来窝棚就四处漏风睡不踏实。到了半夜,一头野牦牛竟“咣咣”撞门想进来,把两人吓得够戗。“父亲说,要是牛进来了,他和同伴就都没命了!”于怀萍说。
数年手织地毯送给众儿女
现在,4个儿女家中各珍藏着一条床单大小的地毯。儿子家的图案是富贵牡丹,3个女儿家的则分别是梅兰竹菊、文房四宝和龙。这是于承增亲手给孩子织的礼物。当年,即使干部家都很少见到地毯。
辛佩兰回忆,上世纪80年代末,丈夫即将退休。看到厂里有废弃的下脚料,丈夫就花钱买了拿回家,还在家里专门搭起了织机。每次出差回家间歇,他就钻进屋忙活,自己画图、配色、洗毛染毛。前前后后花了好几年才织好。
于怀萍说,尽管给儿女做了很多,可儿女给钱父亲却从不要。“相反,就像平日买菜买东西,我爸还要每周或每月一算账,给我们‘报销’。而且,他还给孙儿孙女立下承诺‘谁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谁就来我这里领取1万元奖励’。”
捡花盆攒雨水养花送人
退休后,院里其他老人喜欢打牌下棋逛公园,于承增不去,“我爸说扎老人堆里自己也老了,他爱养花种菜。”儿媳妇介绍。
每年一过完国庆节,于承增就骑着小三轮四处转,专捡那些被扔掉的花盆,拿回家洗净种花,玻璃翠、吊兰等都有。家里实在摆不下了,于承增就送邻居,还骑着三轮车上街,谁看着喜欢就给一盆。人家非要给钱,他只收一块两块。他还种菜,种出的丝瓜一人多高。大倭瓜、扁豆、辣椒都会送给街坊吃。
“我爸养花种菜几乎没啥成本。自来水要交水费,他舍不得,就天天存着家里的洗菜水,还自制了专收集雨水的小池子。”于怀萍笑称。
退休后梦想开家地毯店
“自打退休,我爸就想开家地毯店。”于怀萍介绍,父亲身体一直很棒,50多岁去拉萨出差跟小伙子一样。近几年患了糖尿病和高血压,心脏也不好,但他总放不下自己的“创业梦”———和儿女们唠叨着要在亚运村附近开家地毯店,继续施展自己的手艺。无奈儿子从事化工行业,家里男丁不够,地毯店因种种原因一直没能开起来。
“我们家老头想干的事多了,一直嚷嚷着要学电脑,学炒股,考驾照,新潮着呢。”儿媳妇骄傲地说。
上一篇:羊毛、真丝地毯搭出居室新潮流 下一篇:纯毛地毯装饰有缺陷的卧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