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庄浪县的城郊或是乡村,随处可见生产地毯的手工作坊,这样的地毯作坊在全县大约200多处。为什么地毯作坊在庄浪县如同雨后春笋一样迅速发展起来?
走进地处庄浪县城郊区的水洛镇何马村,在该村一排临街的门店里,一群妇女们说说笑笑地编织着地毯。这个地毯作坊是该村名叫何小红的致富能人办起来的。何小红的妻子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在县地毯厂织过地毯,到现在还熟练地毯编织技术。在妻子的支持下,何小红与庄浪县兴强地毯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地毯加工协议,由该公司无偿提供挂毯机和生产地毯的毛线。他在自家闲置的门店里安装了挂毯机,办起了地毯手工作坊,从村里物色了几位心灵手巧的妇女,在他女掌柜的指导下编织起了地毯。
编织好的地毯成品经过公司验收合格后,每平方英尺支付一定数额的加工费,何小红再从加工费中提取技术指导与风险承担费,剩下的全部支付给织毯女工。起初8个人的地毯手工作坊现在已发展到了30多人。而且附近一些下岗职工也慕名前来当织毯工。村里一位姓马的女青年说,织地毯是个技术活,刚刚开始当学徒时每天织不了多一点,还总是砍刀手指甲;不过总比坐在家里闲着没事干要好得多,不但练习了手艺,还为家里挣来了零花钱。
这的确是个好项目,何小红不花一分钱做了个无本生意,而且还为村里的闲散劳力找到了就业岗位。何小红说,这其实是县上为城乡剩余劳动力栽下的一棵“摇钱树”。这棵“摇钱树”指的是庄浪县兴强地毯有限责任公司。
原来,为了构建“和谐富裕庄浪”,解决城乡妇女就业问题,庄浪县通过招商引资建成年产20万平方英尺地毯生产线,生产仿古、皇宫等10多个品种的地毯,产品销往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年实现销售收入780万元,创利税90万元。目前,该生产线有300多人上机织毯。该公司带动全县发展地毯手工作坊200多处,使全县5000多名城乡妇女实现了就业。
上一篇:铺块地毯先让脚丫子暖起来 下一篇:《西藏自治区质量协会》解读西藏地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