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200余徒弟已转行
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和田手工羊毛地毯,以其浓郁的民族地方特色深受人们喜爱。洛浦县的维吾尔族地毯制作技艺,在2007年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尽管成绩骄人,但张亨德却高兴不起来,他说:“我培养的徒弟多达二百余人,可惜现在只剩下两个了,一个在莎车县的地毯厂,一个在和田,年纪都不轻了,新疆真正从事地毯设计的没几个人了。”
1950年,新疆地毯的图案纹样只有几种,经过政府大力扶持,织毯工人和技术人员一起努力,到1953年增加到了77种,1966年搜集整理了一百多种图案纹样。
1972年以后,新疆地毯的花色品种有了飞跃发展,据初步统计,移植和创新的纹样达三百余种,内容非常丰富。
张亨德还介绍,地毯分手工地毯、机织地毯两类,手工地毯一般用羊毛编织,机织地毯一般是化纤的。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和田手工羊毛地毯,因其隔潮、防噪音效果好,具有浓郁的民族地方特色,深受人们喜爱,在国际地毯业一度声名鹊起,洛浦县的维吾尔族地毯制作技艺,2007年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80年,和田地毯出口量达25万平方米,从业人员达到五万余人,走过了一段辉煌历程,在国际地毯业都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如今市场虽有需求,但价格偏低,基本不再出口,再加上编织、设计人员减少,和田地毯被挤到了世界第五位。”张亨德道出了新疆地毯业发展的现状。
坚守:虽冷清不放弃
在乌鲁木齐,除了病卧床榻的张亨德外,还有一个人———新疆工艺美术大师陆军,退休后仍坚持设计地毯。
陆军因擅长绘画,在张亨德的推荐下进入和田地毯厂工作,后又在和田外贸公司从事管理工作。
从单纯的绘画,转变为专业的地毯设计师,陆军说,是张亨德打开了他通过和田地毯看世界的窗口。
刚进和田地毯厂时,人们对地毯设计的概念还很模糊,地毯厂都没有现成的地毯图案资料档案,要看花样就得到厂房里看成品。陆军的到来,让这一情况得到了改善。随后,他先后到德国等地考察世界地毯销售情况,分析新疆地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面对时至今日冷清的地毯业,陆军仍在坚守,“我设计出的地毯如同我的孩子,怎么放弃?
期望:有更多人参与
新疆那克西王和田地毯公司经理成新红认为,新疆地毯业的发展,不应只看重简单的盈利,而应注重地毯文化的传播公众应当提高对地毯的认知度将之作为一件艺术品欣赏,她说:“设计师稀缺,产品价格低不少地毯厂破产、倒闭。如果再不加以保护,地毯业就会迅速萎缩、面临消亡。”“地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只有更多的青年设计师参与进来,新疆地毯业才能真正历久弥新,重塑辉煌。”张亨德还念念不忘能有人帮他一圆《刀郎乐舞》的挂毯梦。
上一篇:张亨德说,这辈子他注定与地毯结缘 下一篇:手工编织藏毯工艺 传承是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