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阿拉善是著名的“骆驼之乡”,然而有很多人不知道,阿拉善还有一个“仿古地毯故乡”的美誉。阿拉善仿古地毯是中国地毯五大路系之一,以其精细独特的做工、淳朴秀美的图案和隔潮耐磨的性能而著称于世,上世纪80年代,阿拉善仿古地毯驰名国内外。而说起阿拉善仿古地毯,就不得不提到段丽珍,这位昔日的阿拉善织毯女工,如今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当起了保护、发掘和传承阿拉善仿古地毯的重任。
深秋的一天,记者来到巴彦浩特镇鹿圈山上一座带院儿的平房,穿过挂着累累果实的几株苹果梨树,走进织毯房,看到两架木制和一架铁制纺织架前坐着6名织毯女工,段丽珍正在为她的徒弟们教授织毯技艺。
只见她拉起悬挂在纺织架上的各色羊毛线团,手指灵活地上下跳跃,让白色的经线和彩色的纬线相互交错在一起。随后,又拿起一个铁制的小耙子,“咚咚咚咚”地敲打起来,尽可能让经线纬线交错的地方密实。在她的示范下,徒弟们开始认真地织起了地毯。
段丽珍今年58岁,家里姐弟7个。小时候因为家里经济压力大,段丽珍作为长女,想自食其力减轻家庭负担,就在16岁高中毕业后在阿左旗地毯厂当了一名织毯工人。凭着认真努力的工作态度,她很快掌握了地毯的织作、片花、整形、造旧及成品验收等技艺。1990年,由于技艺精湛,她被厂里聘为技术员、质检员。
2004年,阿拉善仿古地毯市场开始逐渐萎缩,后来地毯厂也倒闭了。离开工厂的段丽珍没有消沉,自己办起了织造厂。“我们现在每个月都有2000多元的收入,这多亏了段师傅。”正在织毯的女工高秀英说,地毯厂倒闭后她就和几位姐妹下岗了。没有了收入,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正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段丽珍给她们打来了电话,让大家都到她的织造厂里去工作。段丽珍先后招了30多名下岗人员,她的厂子发展到现在,已成为当地地毯织作行业中规模最大、知名度较高的一家企业。
2008年,在当地文化部门的努力下,阿拉善仿古地毯织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直担心这点手艺要断在我们手上,现在可好了!”段丽珍得知这一喜讯后非常高兴。
阿拉善仿古地毯继承了阿拉伯和京式宫庭地毯的传统技法,织作历史源远流长,至今已有270多年。记者在织毯房看到,织毯女工们左手拉着羊毛在那些垂直的细线上挽一个扣,握着小砍刀的右手要及时砍断毛线,这些动作一气呵成。每块地毯要用到不同色彩的羊毛线十几种,但娴熟的织毯女工按照样图在各种颜色的羊毛线中编织切换,丝毫不乱。随着手指上下跳跃,羊毛线自下而上一行一行地“爬升”,这样一路一路织下去,一幅图案典雅、色彩艳丽的座毯便展露出了模样。
“别小看这一块座毯,它要经过图案设计、染纱等近百道工序才能完成。”段丽珍说,“虽然做起来费事,但和机织毯比起来,手工地毯厚密牢固、能使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图案也更具立体感,即使织一瓣花,可能用到十几种甚至几十种颜色来润色。”
2009年,段丽珍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赋国的弟子,被确定为盟级传承人。今年9月,又被确定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一份工作,到一项事业,再到一种责任,段丽珍与阿拉善仿古地毯之间的缘份不断发展升华。“我要把这份手艺传下去。”段丽珍坚信,要保证阿拉善仿古地毯工艺不没落和绝迹,首先必须保护好,更重要的是将其传承与延续。
从承担起这份责任开始,段丽珍将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放在了保护传统工艺和教授弟子方面,开始向更多的人传授织毯技艺。她发动家人做宣传员,动员农牧区的亲友们都来学习阿拉善仿古地毯织造技艺。“我们都是老妈的义务宣传员,全家总动员!”段丽珍的儿子笑着告诉记者。这些年,段丽珍先后收徒近20人,对待每一个弟子她都认真、仔细、耐心地传承技艺,努力让她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担起这份责任。
“如果没有段师傅的帮助,我现在还只是个煮饭婆,哪会掌握织地毯这门传统技艺。我家从以前的一穷二白到现在买房买车都离不开我这织毯婆!”说起师傅的“恩情”,段丽珍的徒弟徐秀英滔滔不绝地打开了话匣。“当初,段师傅为了收我这个徒弟,几次上门给我做工作,最后连租房子的钱也不收了。”徐秀英说着脸也跟着红了。原来,徐秀英一家2003年从甘肃民勤来到巴彦浩特,租住在段丽珍的出租房内,丈夫平时在外打工,她为家人做饭,闲暇时间较多。段丽珍得知这一情况,便让徐秀英到她那里学习地毯制造技艺。师傅口传心授,徒弟认真学习,很快便熟练掌握了织地毯的技术。现在,徐秀英和爱人通过辛勤的劳动,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段丽珍不错过任何一个给阿拉善仿古地毯亮相的机会。为让更多的人了解阿拉善仿古地毯,让它成为弘扬民族文化的亮丽名片,段丽珍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性活动,并借着会展的机会展示一块块古朴精美的地毯。她织造的地毯《美丽富饶的巴彦浩特》《吉祥富贵》等还在全盟民间艺术家作品大赛中脱颖而出,赢得佳绩。
手指抚摸着心爱的地毯,段丽珍更多的是对这门传统技艺失传的担心。阿拉善仿古地毯是我国独有的民族工艺,织造工艺复杂,操作繁琐辛苦,从设计到完成要经过构思设计、织作、平、剪、洗、造旧等工艺,属于纯手工织作行业。段丽珍告诉记者,现在,愿意学习和继承这项技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在如今的阿拉善,也只剩下几家家庭式作坊还在坚守。她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并参与到保护和传承这项技艺的工作中来,不要让老祖宗留下来的精粹在这一代人手中湮灭。(内蒙古日报社)
上一篇:《古法地毯的生活艺术》大揭密(组图) 下一篇:17幅精美手工地毯将被拍卖——预展